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北投 - 午茶日記】拾米屋 日前閱讀了一篇十二家非去不可的咖啡甜點店,窩咖啡店是一種生活形態,筆者不嗜咖啡,較有意象的是在阿姆斯特丹只有大麻味卻沒有咖啡香的Coffeeshop。咖啡店是一個可以進行文化衝擊的場域。。但若咖啡店變成小確幸、取暖與創業的首選,是否有點可惜呢。。 拾米屋,北投巷弄內舊穀倉,室內恰如其分的展現了如春筍般湧現的工業粗獷風格,惟店內的甜點與飲品均下了工夫,總算是間有自己定調的咖啡小店。通風;穀倉舊有的空間優勢,流暢;非商業的桌間距離,足讓人滯留幾許細細品味。。 左圖 - 波特酒戚風蛋糕,些許巧克力的苦再搭配上波特酒的餘韻,軟綿好入口。 右上 - 紅莓李起司冰糕,法國進口的起司製成冰糕內餡,調入威士忌協會原酒增添 SMWS Taipei酒香,搭配紅莓李果醬,是女孩轉向女人的轉淚點。 右下 - 熱拿鐵、氣泡美式咖啡,咖啡水準中上,入口不回酸,推薦。在吧台飲用半價優惠。 推薦指數:三點九顆星。位置偏遠,若有到北投遊玩、飯後小憩的選擇。 店家資訊: 北投拾米屋 Sheme House 北投區大同街153號1號倉庫 TEL:(02)2892-2800 營業時間:週一 – 週日/13:00 – 20:00 公共運輸:北投捷運站、新北投捷運站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自宅-夕食餐食日記】夏日輕食 連日的吃喝,今日來點排毒餐食吧 - 和風胡麻拌蔬食,繽紛的配色讓人心情愉悅,小朋友也相當喜愛!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台南 - 午茶餐食日記】十八卯茶屋 午後,本想到“衛屋”小憩一會,但卻想起十八卯茶屋,在台南歷史建築多、舊屋伴文青更多,但十八卯茶屋卻有些不同,不同的是伴隨在它周遭的建築群,用群來表示的是周遭建築的質而非量,台南大會堂、吳園兩個難以略視的建築就佇立在其兩旁。台南會堂,依筆者的想法乃是後現代主義的產出,雖有日式風格,卻躲不掉象徵式裝飾、中軸線、對稱等後現代主義的操作手法;吳園則是與板橋林家花園齊名的中國式園林,再加上傳統日式木造的十八卯茶屋,一個小小區塊,卻可以享受到東、西方建築式樣的過渡。花一壺泡茶的金錢,可以蒞臨這樣的感官刺激,值得。 回到茶屋的餐食,想來個傳統的泡茶體驗,可以來壺工夫茶,但筆者向來是冷飲崇尚者,因此就點了杯奶霜桑椹紅茶,紅茶甘甜搭配桑椹果粒,滿足。搭配不甜膩充滿檸檬清香的檸檬焦糖地瓜與抹茶鬆餅,脫掉腳上的負累,盤腿坐在踏踏米之上,讓自己神經放鬆再與好友閒聊近況,又是一個讓自己壽命延長一個月的下午小憩。。。 店家資訊: 台南‧十八卯茶屋 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2段30號 營業時間:10:00-20:00 電話:06-2211218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台南 - 夕食餐食日記】老厝1933 合院的形成、增長乃是傳統農業社會因應著家庭生命週期的轉變而成,聽父母提及筆者幼時亦是住在合院,對於合院的感覺是團結與秩序,數代家庭共同在圍塑的場域內食衣住行;長幼有序的居住空間排序,這是求學後得知的傳統聚落形態。 老厝建於1933年,不意外,內部環境可稱為仿舊的最高境界,筆者更甚憂心結構是否需再補強?我可不想正等烤肉上桌的期間,就被殘木砸中。坐定之後,工業用的電風扇呼呼作響,差點又把牆上巨扇吹落。這就是老屋再利用的最佳演繹。把注意力拉回食物上,店家燒烤水準中等,最喜歡的就是燒烤脆皮雞腿,還有他的蛋黃豬油拌飯了。雞腿皮脆肉嫩,豬油拌飯香濃入味,筆者不小心就吃了兩碗。。。完全忽視最近餿水油事件。。。忽然想起我是健忘的台灣人呀。。。 店家資訊: 推薦度:三顆星,食物水準普通,但用餐環境尚可吸引某特定族群,我就不點名了,不要對號入座。可以與衛民街的鹿草茶屋一起串聯遊玩。 老厝1933 地址: 700台南市中西區北門路一段51巷27號 電話:06 222 1466 服務時間: 今日正常營業 · 17:00–02:00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台北 - 夕食餐食日記】亓家蒸餃 色香味應是評比餐食的基本準則,但許多餐食卻是用回憶來取勝。猶如之前朋友的紅豆湯亦是,這間蒸餃的記憶在筆者臨而立之年時萌芽的。結束了緊湊、高壓的工作後,開車順道去接位於南京東路工作的姐姐,在其推薦下,就近選擇了亓家蒸餃,兩人點了幾盤小菜、兩籠蒸餃、酸辣湯也管不著日漸靠不攏的西裝外套了。沒有品嚐只有飽餐,這是台北下班的日常生活。。。 今日到訪,物換星移,情景轉換成看電影前的餐食小點,點了一籠絲瓜蝦仁蒸餃、玉米濃湯,絲瓜蝦仁蒸餃是新口味,將絲瓜與肥瘦比例適中的豚肉充分勻拌,每口都可以吃到剁脆的絲瓜、豚肉、蝦仁,絲瓜在蒸煮中釋放水分,品嘗起來既結實、多汁,外層的餃子皮Q彈剔透,喝幾口台式玉米粒濃湯,便是一頓電影前的幸福小食。。。忽然回憶一閃,果然好的餐食還是要有回憶拌佐。 店家資訊: 推薦度:三點七顆星,想吃蒸餃時可以一訪!! 亓家蒸餃 地址: 105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123巷4弄3號 電話:02 2760 1935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台北 - 午時餐食日記】吉林川客小館 賓至如歸,來到這與一年多未見的好友聚餐,真如返家一般。店內只有四桌左右的,家庭式的小館子,老闆娘直爽不市儈,最著名乃是剁椒魚頭,碎落的紅椒平鋪在魚頭之上,再經過蒸煮,魚頭不腥不柴,味美資鮮,實屬一道工夫菜。筆者再推薦幾道川味小菜,其麻婆豆腐、白菜炖獅子頭皆是佐飯好食。。。來到別人家中做客,唯一可挑惕的就是飲料的選擇的太少了。。若有一壺酸梅汁。。便是一頓完美的家常餐食了。 店家資訊: 推薦度:三點七顆星,經濟實惠、幾道工夫菜有其內涵,若有小聚可選擇這裡。 店名:吉林川客小館 電話:02-2596-8138 地址:台北市吉林路368號 價格:300-400 /人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相片:【自宅 - 夕食日記】秋蟹與Falcon獵鷹珐瑯 憶及一位米其林主廚曾說:餐食最棒的調味就是食材本身。這幾天台北正過渡夏秋之季,徐風吹撫就想起了沙公、沙母,索性跑到濱江魚市裡熟識的店家,閒話幾句就挑起螃蟹。一斤350元,取了一對公母返家。。 氣泡白酒 + 大同電鍋 + Falcon珐瑯盤造就了零調味秋蟹餐食,不用師承三星主廚之下,也有三星級的滿足!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天母在台北市是個交錯的區塊,文化上的交錯、地景上的交錯、甚至於宗教的交錯,這樣的紋理也造就了飲食的多元。每次來到天母總要品嘗庶民的飲食“劉媽媽炒手”,但天母的飲食涵養不僅於此,傳統小吃到異國料理皆是值得一訪。番紅花、香料屋是在天母印度料理頗富盛名的老店。筆者對於飲食向來是隨遇而安,兩家比鄰而開,便選了不用等待的店家入內了。

餐食日記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